Managing Diversities
以成熟方式处理种族歧视事件

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。我们不时颂赞这种多元种族精神,但也往往被提醒要维持种族和谐是艰巨挑战。

在组屋区、职场和艺术领域,不同族群和习俗相互碰撞。出现矛盾时,我们可以选择感到愤怒或让他人感到愤怒,或把事件变成深化对彼此了解和强化凝聚力的机会。这样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,更理性地学习、体现对多元种族的敏感性,不再只是一味遵照来自“有关当局”的指示。

《新兵正传4》(Ah Boys To Men 4)试镜事件,就是这样一个偶然出现的机会。我们应该借此好好地反省并从中成长。

新兵正传系列电影在这里很受欢迎。本地印度同胞演员巴尔加瓦(Shrey Bhargava)前去试镜印度军人的角色。导演要求他以浓浓的印度腔,演出一个让人觉得好笑的“典型印度人”。他虽然照做,随后却在个人面簿表示这经验让他反感。他形容这是“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种族歧视”。

他后来虽然澄清在过去的演出中,可能也曾使用类似口音,却提出了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少数族群可以扮演的唯一角色,就是其他人对他们的既定印象吗?(毕竟,这是非常成功的新加坡电影系列)。我们是否应该以娱乐的方式助长这种既定印象?

诚然,主办试镜的选角小组有权要求表演者尽情发挥演技,甚至表示最终的演出不一定会是这样子的。那我们要怎么样理解这一切呢?也许可以从三方面来看。

首先,从电影和娱乐的角度来说,电影制作人要以对某一族群的夸张演出来博取观众的笑声,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。效果是好是坏,大体上将由观众和影评人决定。

其次,新兵正传是反映新加坡生活方式的系列电影。因此,从透视社会的角度来看,我们必须考虑社会的另一方面——印度人社群会有怎么样的反应?

即使在印度人社群里,人们对此大概也会反应不一。不过,巴尔加瓦却有权表示,他对试镜要求所隐含的族群既定印象感到不自在。我们不时表示希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,学习尊重我们这个多元种族国家里的其他族群。因此,我们更应该乘这个机会反思,到底是什么让人感到不快?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拿来开玩笑,并一起开怀大笑的?什么事情却不可以呢?

我们不应该有任何假设,或更糟糕的,因为害怕出错而退缩到我们熟悉的圈子来避免任何误会。这两种做法都会削弱不同族群、宗教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。

第三,从一个民主公民社会如何运作的视角来看,我们必须向自己证明,我们有能力处理艰难的对话,并因此加强而不是损害整个社会与政体的凝聚力。遗憾的是,对巴尔加瓦面簿言论的反应,并没有显现我们最好的一面。许多网民的反应是尖酸刻薄的,尤其是占大多数的华族。他们反守为攻,指他“玩种族牌”。巴尔加瓦完全有理由觉得他再次成为受害者。就像一般网上的争议一样,参与者情绪激动,没有人愿意冒险呼吁人们冷静与文明地进行讨论。

如果可以重来,我们可不可以采取一种更有建设性和包容的方式?

首先,我们先不要质疑提出问题的人,就当他的用意是好的。不管他是否有说服力或采取了适当的措辞和语气,我们应该着重的,是他投诉的重点和这会如何影响整个国家社区的共同利益。

以这起事件来说,巴尔加瓦的问题是,我们是否应该深化既定印象,鼓励“带种族意味的幽默”,还是应该培养对各族群——包括华族和少数族群——较符合现实的印象?

我们也可以问,当巴尔加瓦以喜剧演员身份嘲讽自己或自身族群时(据一些人所说),情况为什么又不一样了呢?巴尔加瓦解释说,他希望碰到难得的好机会时,少数族群的角色不会要求他们贬低自身或族群的整体形象。

跟着,我们必须问自己一个意义更重大的问题——我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显露出种族主义行为?我们的一些姿态、言论或行为,会不会造成对一些人或族群的不敬?不论我们是否有意,这些人最终是否还是觉得被伤害了?

还有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。表演工作者是否享有更多空间,可以使用幽默来刺激自我反省和社会意识?什么方式和在什么时候,这是被允许的?电影制作人嘲讽某个族群的做法,会不会让我们在捧腹之余,突然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反应?

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由人们自己确定。以这起事件来说,也包括制片人。大家必须走出熟悉的圈子和“社交媒体”,同“其他人”沟通。因为这是让我们可以知道对方如何看待我们言行的唯一方法。

慢慢的,在平和的气氛中,我们可以学习理解其他人为什么会感觉受伤害;学习在不加剧伤害的情况下表达不同的意见,并最终肯定彼此间的共同信念和利益。这样,我们支撑多元种族主义的各种沟通方式,也可以进一步加强。

最后,我们应该同意,不是每一次的争论都必须以报警收场。我们对所关注课题自然流露和用心良好的意见,应该共同分享和处理,这可以促进国家社会的凝聚力。我们必须对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感到自在,不需要诉诸“有关当局”来压制另一方。这只会养成我们的依赖性。

毕竟,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和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,同我们内心的感受息息相关,不应该牵扯上法律规定或制裁。即便没有官方行动,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也应该是可以持续的。

种族歧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。网上对试镜事件的争议不是太过火爆,应该可以强化而不是削弱我们的凝聚力。

目前,族群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高涨。新加坡也面对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,以及在我们的政治与社会制度里族群代表对问题的更积极讨论。我们希望上述事件会促进包容性和相互理解,而不是扩大分歧与差异。当我们的社会凝聚力面对更严峻挑战时,这些将是宝贵的经验。

所以,在面对种族课题时,我们可不可以从“男孩变成男人”,以文明的方式处理争议?

亚洲新闻台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2016年的一项族群关系调查显示,在受访的2000名新加坡居民当中,56%认为本地华人是“轻度种族主义者”(mildly racist)或“种族主义者”(racist)。至于对新移民的看法,65%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是“轻度种族主义者”或“种族主义者”;认为来自印度和菲律宾的新移民是如此的受访者,分别是54%与56%。

这些是受访者的观感。问题是,我们做了什么以致周遭的人觉得我们是种族主义者?此外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积极消除种族主义态度和行为?

 

作者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。

此作品于2017614日首次在《联合早报》上发表。

上图来自Ah Boys To Men面簿页。

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

Sign up to our mailing list to get updated with our latest articles!